自旋轨道耦合

电子轨道的磁矩

考虑电子的运动可以看成电流为:

的载流线圈,其磁矩为:

其中,$L = mvr$ 是角动量,$\gamma = \dfrac{e}{2m}$ 是电子的旋磁比。

记最小角动量单位对应的磁矩为玻尔磁子:

根据量子力学的结论,轨道角动量和z分量为:

相应的磁矩为:

朗德g因子和自旋轨道相互作用

定义朗德g因子为:

实验表明,对于轨道角动量,朗德g因子为1;对于自旋角动量,朗德g因子为2。

因此,朗德g因子可以写成:

自旋同样拥有磁矩。以电子为参考系,原子核旋转带来的磁场会和电子磁矩产生耦合,从而发生能量变化:

这意味着原先的简并态发生退简并,$m_s,m_l$不再是好量子数。可以证明,由于角动量$\vec{J}=\vec{L}+\vec{S},$新的量子数$m_j$成为好量子数。

多电子原子的哈密顿量可以写为:

只考虑第一项,即单电子近似,蕴含了每个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守恒和自旋角动量守恒,即具有$2\times (2L_i+1)$重对称性(简并)。

现在考虑电子电子相互作用,此时单个电子的角动量不再守恒,而改为轨道或自旋总角动量守恒。所有的轨道角动量耦合为$L=\sum_{i=1}^N L_i$,所有的自旋角动量耦合为$S=\sum_{i=1}^N S_i$,最终的简并度为$(2L+1)(2S+1)$。

最后引入自旋轨道相互作用,对称性进一步被破坏,此时只有总角动量守恒。所有的角动量耦合为$J=L+S$,最终的简并度为$(2J+1)$。

(当然,我们会在 多电子原子 中更详细谈到这一点,现在,我们只需要知道单电子原子的退简并原理)

对于$J$守恒的证明,只需要证明$\vec{J}^2$与自旋轨道相互作用项对易即可,即:

运用平方和公式是容易得到的,则最终得到$[\vec{J}^2,\hat{H}]=0$。

可以继续计算自旋轨道耦合的能量修正项:

对于$L,S$确定的情况,可以写为:

这就是朗德间隔法则。

对于自旋轨道耦合的情况,我们可以计算总角动量的朗德g因子,如图:

alt

此时,总角动量方向的磁矩分量为:

展开得到:

解得朗德g因子为:

对于常见的电子双重态,朗德g因子可以查表:

电子态 $l$ $s$ $j$ $g_j$ $m_j g_j$
$^2S_{1/2}$ 0 1/2 1/2 2 $\pm1$
$^2P_{1/2}$ 1 1/2 1/2 2/3 $\pm1/3$
$^2P_{3/2}$ 1 1/2 3/2 4/3 $\pm2/3,\pm2$
$^2D_{3/2}$ 2 1/2 3/2 4/5 $\pm2/5,\pm6/5$
$^2D_{5/2}$ 2 1/2 5/2 6/5 $\pm3/5,\pm9/5,\pm3$

电子态的表示方法:

对于单电子而言,由于$2s+1=2$,所以只有双重态。在后面会了解到多电子原子可以用近似方法描述为:

此时有可能出现单重态(独态)、三重态甚至更多。

实验验证

钠双黄线

钠原子在光谱中有两条黄线,分别对应$3^2P_{1/2}$和$3^2P_{3/2}$到$3^2S_{1/2}$的能级跃迁。它们的波长分别为:

这是由于量子数$j$导致的内禀能量差异。

塞曼效应

对于偶数个电子且耦合为独态的原子$^1X_j$,在外加磁场中,能级会发生分裂,形成三个子级。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。

这是由于量子数$m_j$导致的磁矩与外加磁场耦合的能量差异。跃迁规则指定:

因此,能级分裂为三个子级,分别对应$\Delta E=\mu_B B, 0, -\mu_B B$。

反常塞曼效应

对于单电子体系,如Na的$3^2P_{1/2}$和$3^2P_{3/2}$态,可以从上述表格知道能级分别分裂为2条和4条。

如图所示,在精细结构的基础上,外来磁场引起了额外的能级分裂:

al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