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子力学公设和正则量子化

量子力学的五大公设

  1. 波函数公设

    • 波函数$\psi(\vec{r})$用于描述量子系统的状态。更数学地讲,希尔伯特空间中的矢量$\left|\psi\right\rangle$可以描述微观系统的状态,那么波函数是态矢量在某一表象下的投影
    • 关于波函数的物理意义,比较公认的是玻恩的统计诠释,即波函数的模方描述在空间中某点发现粒子的概率幅: 结合后面谈到的完备性基底,可以证明概率幅是归一化的:
    • 态叠加原理:如果$\psi_1$和$\psi_2$是两个可能的态,那么它们的线性组合也是一个可能的态,且系数服从统计诠释(正比于概率):

      态叠加原理意味着量子力学是一个线性的理论,具体而言,如果两个态的叠加是一个态,那么也应该满足薛定谔方程,即哈密顿算符应该是个线性算符。

  2. 算符公设:希尔伯特空间中的厄密算符可以描述微观系统的物理量,而物理量的具体数值,取决于算符的本征值。至于为什么必须是厄密算符,是因为实验中的测量都是实数:

  3. 测量公设:对物理量进行测量的时候,测量结果一定是本征值之一,且概率遵从态矢量的玻恩统计诠释(即态矢量中包含了“多少”该本征矢量)。测量结束后,态矢量坍缩为相应本征态矢量。测量的行为可以用投影算符描述:其中$|\psi_a\rangle$是本征态矢量,$\hat P_a$是投影算符。测量后,态矢量变为:可以将厄米算符进行谱分解:
  4. 演化公设:波函数或态矢量的演化由薛定谔方程决定:

    定义时间演化算符:

    波函数的归一化要求$\hat{\Lambda}(t,t_0)$是幺正的,即:

    初值条件同时需要:

    转写为等价形式:

    对演化后的态矢量求导:

    这就有点薛定谔方程的雏形了,令$\hat{H}=-i\hbar\hat{\Omega}$,即可得到

    这似乎预示着算符是比方程更根本的东西,我们同样可以定义空间算符,详见 对称性和守恒律

  1. 全同性原理:全同粒子指的是内禀属性(质量、电荷、自旋等)完全相同的粒子。对于多粒子系统,出于全同粒子的不可分辨性,其概率幅随着粒子的交换而不变,也就是说波函数要么是对称的,要么是反对称的:满足正号的波函数是玻色子(对称),满足负号的波函数是费米子(反对称)。

正则量子化

有的地方会把量子化条件纳入公设的范围,这里不作评价,仅讨论其中的逻辑。在历史上,狄拉克注意到了算符演化:

和经典哈密顿力学中的物理量演化:

的相似关系,并提出通过建立对易子和泊松括号的桥梁——这正是正则量子化的思想。对于经典力学中的正则坐标和正则动量,其泊松括号和对易子分别为:

这中间只相差了一个系数$i\hbar$(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物理量都是如此,但并非恒成立),这被称为一次量子化。相应地,上述量子化无法处理多粒子体系,因而需要新的量子化。对经典场论的量子化被称为二次量子化:

基本概念

左矢空间和右矢空间

在量子力学中,一个物理态用态矢量表示。态矢量(右矢)定义在希尔伯特空间内,记为$|\alpha\rangle$。与之对偶的空间称为左矢空间,对偶的矢量被定义为$(|\alpha\rangle)^*=\langle\alpha|$。

右矢遵循矢量的规则,具有可加性和与常数交换性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态矢量应当是归一化的,换句话说,我们只关心态矢量的方向。

当然这要到内积的章节了。

希尔伯特空间是完备的内积空间,内积空间就是定义了内积的线性空间。与经典力学的欧几里得空间(有限维的内积空间)相比:

对比 量子力学 经典力学
空间 希尔伯特空间 欧几里得空间
基底 $\lvert \psi_n\rangle$ $\hat{e_i}$
算符 $\sum_{n,m}\alpha_{nm}\lvert\psi_n\rangle\langle\psi_m\lvert$ $\sum_{i,j}c_{ij}\hat{e_i}\hat{e_j}$

唯一的区别是,量子力学中的$\alpha_{nm}$是复数,而经典力学中的$c_{ij}$是实数。量子力学是无穷维空间,经典力学是有限维空间。

算符

一个物理态经过一定的作用后得到了另一个物理态,即:

我们将这种作用记为算符$\hat A$:

算符相当于矩阵,或者说二维的张量,具有相应的一些列性质:可加性,加法交换性,加法结合性。值得注意的是,算符显然不满足乘法交换性,这涉及到了算符的对易。

算符作用在左矢上并非是相应的对偶,在左矢空间的对偶算符记为:

称之为厄密共轭算符。如果算符满足:

如果是两个算符相乘:

如果算符表示为外积:

内积

希尔伯特空间可以定义内积$\langle\beta|\alpha\rangle$。内积具有以下性质和假定:

  • 复共轭:$\langle\beta|\alpha\rangle=\langle\beta|\alpha\rangle^*$
  • 长度的实数性:$\langle\alpha|\alpha\rangle\in R$,事实上$\langle\alpha|\alpha\rangle\equiv1$
  • 正定度规假设:$\langle\alpha|\alpha\rangle\geq0$
  • 柯西不等式推论:$|\langle\beta|\alpha\rangle|\leq\sqrt{\langle\alpha|\alpha\rangle\langle\beta|\beta\rangle}=1$

结合公理和完备性表示

结合公理:算符与矢量的乘法运算是可结合的,例如:

这表明既可以视为算符作用在右矢上,也可以视为数点乘在右矢上。

对于一组基底,如果其具有完备性,即:

那么可以将其插入表达式的任意部位,这是由结合结合公理决定的。

基底右矢和线性展开

厄米算符具有重要的性质:

  •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均为实数;本征值均为实数的算符是厄密算符;
  • 厄米算符的不同本征值正交。

那么对于厄米算符,其本征态是天生的正交标准基底(其完备性可以被证明,但是目前需要假定)。我们现在可以把任意一个矢量展开为:

当然,运用完备性表示:

这表明$c_a=\langle a|\alpha\rangle$,其模方表示了该态的概率,这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公设。同时:

矩阵表示

对于正交标准完备基底,算符表示为:

厄密性和矩阵的复共轭转置的性质联系了起来。

测量

当我们用算符作用在一个右矢上,其物理意义是测量:

测量一个右矢,给出了相应算符表象下物理态及其概率。

实际上作用前后的右矢我们仍然观测不了,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态对于算符的平均值,定义为

这和经典的概率诠释相符。用算符的本征基矢展开:

相容可测量量和简并

当两个可观测量的算符对易时,称这两个可观测量是相容的。

定理:相容可观测量具有共同本征右矢,记为

满足

不确定性关系

证明1:由内积的正定性:

这个可以约束出更强的式子,取:

就可以得到:

证明2:由施瓦茨不等式:

对于不显含时间的算符$\hat f$,其期望值的时间导数为:

那么:

基矢的变换

两组正交完备标准基矢$|a\rangle,|b\rangle$可以通过一个幺正算符:

进行转换:

对于原来基矢的右矢,在保持系数不变的情况下,可以通过该矩阵进行转换:

反过来,如果要保持右矢不变,那么右矢在新基矢的系数则为:

也就是说把共轭矩阵作用在系数向量。

对于原来基矢的算符,同样类似于上面的变换:

相似变换不改变矩阵的迹,即迹是不依赖于表象的: